中國文字博大精深,而中國字體也是千奇百怪,而文字作為一種符號以形表意,以意傳情,那么它是如何發展的呢。
活字印刷
第一棒:甲骨文
刻有甲骨文的龜殼
甲骨文
特點:而甲骨文即是象形文字又是表音文字,十分生動,它可是中國已發現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,體系最為完整的,較完整的記錄語言。
朝代:它主要是中國商代后期,王室用于占卜,記事而刻在龜甲和獸骨的文字,也因此得名。
字庫中代表字體:北師大甲骨文
第二棒:大篆
大篆
特點:線條化和規范化了,它逐漸脫離了圖畫的原型,有了方塊字的基礎
朝代:出現在西周后期,主要出現在青銅器上(鐘鼎文)和石鼓(石鼓文),(PS.這兩個均被稱為大篆)
字庫中代表字體:書體坊金文大篆
第三棒:小篆
小篆
特點:幾乎完全脫離圖畫文字,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體了,并且在轉折處呈弧形
朝代: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后,丞相李斯就把大篆去繁就簡,改為小篆,形成全國統一文字
第四棒:隸書
隸書
特點:在篆體的基礎上,為適應書寫而產生的字體,將小篆勻圓的字體變為了平直方正,并設有偏旁部首,而且隸書也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
朝代:產生于秦漢時期,也被較為“隸字”“秦隸”“漢隸”
第五棒:楷書
楷書
特點:《辭?!方忉屨f它“形體方正,筆畫平直,可作楷?!?。這種漢字字體端正,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。
朝代:楷書也叫正楷、真書、正書。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,始于漢末,通行至今,長盛不衰。
字庫代表字體:方正楷體等
第六棒:行書
行書
特點:“行”是“行走”的意思,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,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。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??ǘ嘤诓莘ǖ慕小靶锌?草法多于楷法的叫“行草” 。
朝代:大約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漢初期。行書是一種統稱,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。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,介于楷書、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,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的。
字庫中代表字體:長城中行書、漢鼎簡行書、書法家行書體、禹衛書法行書簡體、文鼎中行書等。
第七棒:草書
草書
特點: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,特點是結構簡省、筆畫連綿。形成于漢代,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。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,而今草又分大草(也稱狂草)和小草
朝代:章草始創于東漢,而到了漢末,章草進一步“草化”,稱為“今草”,今草書體自魏晉后盛行不衰。到了唐代,今草寫的更加放縱,筆勢連綿環繞,字形奇 變百出,稱為“狂草”,亦名大草
字庫代表字體;騰祥伯當草書、王羲之草書-深林流水書體
第八棒:印刷字體
印刷術發明后,為適應出版印刷,文字趨于橫平豎直,橫細豎粗,方方正正的宋體。而隨著發展,宋體又衍生出長宋,扁宋,仿宋等字體,而西方印刷術傳入后,黑體等多種有進入了我們的生活,當然,宋體至今依舊是主要的印刷字體。
黑體目前字庫中可用的比較多,比如:方正黑體、方正蘭亭黑體等。